榆林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兰炭循环企业扛起创新大旗

2013-03-07 09:14 来源: 我的钢铁网

迅猛发展

民营经济遍地开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沐浴着春风,榆林市民营企业、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低到高,迅猛发展。最初,1983年2109户的社队企业像春苗一样茁壮成长,现在,榆林民营经济已经取得骄人成绩,在全市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规模。

多年来,在陕西省委、省政府指引下,榆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把民营经济当做“民生经济”来抓,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降低了准入门槛,减免了很多税费,使民营经济出现迅猛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当地民营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以煤炭、化工冶炼、建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和服务等五大主导特色产业为主的迅速扩张,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园区化为载体,向特色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2012年,榆林民营经济组织达到137505个,从业人数达到583995人,提供了榆林市75%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劳动者报酬实现187.63亿元。与此同时,榆林市民营经济组织上交税金162.2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42.15亿元,占榆林全市GDP的37.63%。2010年以来,榆林民营经济总量持续保持位列陕西第二。

数据表明,民营经济作为“富民经济”,已然成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有生力量、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促进城乡群众就业的“主渠道”和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基础”。

创新驱动

民营经济率先转型

为避免走上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立,因资源而盛,因资源而衰”的老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榆林市委、市政府未雨绸缪,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加快大转型,实现新跨越,建设幸福榆林”的战略构想。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经济首当其冲、率先转型,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民营经济助推榆林的体制创新。榆林市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促进了所有制的多元化,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竞争、盘活国有集体存量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榆林东方集团与陕汽集团合资兴建了年产5万辆新能源专用汽车的陕汽榆林东方新能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投资20多亿元,现在保守生产能力可达3万辆,节能环保,经济效益好。此外,榆林市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还与神华、华能、中煤、鲁能、陕煤、延长集团等具有强大实力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合作,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大型资源转化项目,使国企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与民企决策快、机制活、执行力强等优势有机结合,为实现民企在高起点上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源起府谷、神木等地民营企业与当地村庄相处过程中探索出的“村矿和谐”模式,近年来更是得到大力推广。榆林市通过村矿共建、共治、共享三种途径,建立了村企联合党建机制、村矿协调机制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制度等三项机制,对老矿、新矿、国营大矿、民营矿和新增资源整合煤矿等不同情况分类采取五种模式,这对整个榆林发展能源产业都具有深远意义。

民营经济助推循环经济发展。榆林北部能源聚集区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以煤起家,特别是府谷、神木两县,初期产业链也多在炼焦、炼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随着“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的实施,当地各县区民营资本逐步进行整合,产业链不断延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目前,煤资源富集县的民营企业初步走上了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指引下,榆林市委、市政府引导企业投入技改和环保资金近数十亿元,延长产业链,走煤、焦、电、铁合金、金属镁一体化发展道路。在府谷县,200多户能源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了煤业、镁业、煤化工、煤电冶化、特种合金五大民营企业集团,每个集团注册资金均为数亿元,集团已集中200多亿元投资大型资源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同时,当地的恒源公司、镁业集团等一批示范企业,坚持自主创新,破解技术难题,将上游废料变为下游原料,提高产品附加值,将原料“吃干榨尽”。民营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榆林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示范道路。

民营经济助推科技研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榆林的民营企业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积极创新,进行科技研发,在能源领域取得了诸多成绩。神木三江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等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开发的SJ系列低温干馏方炉,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21项,在陕北、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广泛推广,并出口到哈萨克斯坦和不丹王国,2011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2008年,该公司作为成员单位应邀参与并完成了“中国焦化行业兰炭准入条件”的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兰炭产品技术条件”、“兰炭用煤技术条件”、“兰炭产品品种及等级划分”等三项国家标准和“陕西省兰炭地方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府谷镁业集团,2002年第一次利用兰炭尾气生产金属镁,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是第一个。榆林市财政每年也专项列支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扶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研发核心技术,培育科技创新企业。

民营经济助推产业链条延长,使围绕能源企业的服务业快速崛起。积极主动的科技研发使民营企业不再局限于早期简单的原料生产,而是更多地对上下游产品进行掌控,将产业链条延长后,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能够基本实现对终端产品的生产,而工业园区的建成同时满足了中小企业对于关联企业的需要,这些都将使榆林的能源产业能够持续发力。在能源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围绕能源企业的服务业必将快速崛起,而由此产生的区域效益、民生效益将与能源企业一样,为榆林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政府支持

营造民企发展沃土

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榆林根据中央、陕西省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宏观政策,结合自身实际,逐步营造适合民营经济在榆林持续发展的土壤。

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扩大民营投资。榆林市委、市政府按照“非禁即入、平等待遇”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对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开放,任何单位都不得设置附加条件。同时,政府积极扩大民营投资,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技术和市场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吸纳等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支持民营资本以合资、合作方式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

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解决了民营企业“进门”的问题后,榆林市委、市政府又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政策优惠、财政补贴、机关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全面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推进招商引资与项目开拓,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方向。

为使民营企业能够“轻车上路”,榆林市进一步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不仅增加了信贷支持规模,同时落实了税费优惠政策,从政策着手为民营企业“开源节流”。榆林市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优化结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业引导、集群发展和人才培训等方面,通过资助、贴息等形式,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在总量和增量上还单列中小企业信贷指标,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

与此同时,当地积极对民营企业搭建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榆林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组织市、县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服务机构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服务平台;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者培训和全民创业培训,2012年各类参训人员达到6500人次;发挥市、县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强化企业和职工的“双维权”意识。今年,当地将成立榆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大厅,引导融资担保、小额贷款、人才培训、科技创新、咨询服务等各类有实力的专业机构入驻大厅,为企业服务。榆林市政府要求,主动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对民企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减轻企业负担,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的意识,拓宽民营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要尽力简化政府行政许可、审批程序,净化政务环境,并继续严抓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新的一年,当地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举措,加快市县对于民营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榆林始终坚持用适合当地运行的好项目带动民营经济长远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工作,通过召开、参加博览会、对接会等形式为民营企业提供展销与认识外部企业发展的平台,同时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延伸能源产业发展链条,紧密相关能源产业企业间关系,使民营企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为榆林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当地坚持举办中国榆林国际煤炭暨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民营经济博览会、榆林民商大会,收效显著,影响逐年提升,吸引了海内外的众多企业参展洽谈,让以能源为主的民营企业能在家门口“摆摊”。同时,榆林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西洽会”、“陕津中小企业投融资项目对接会”和“陕西省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项目推介会”,筛选红枣酱、苹果醋、金属镁、机械制造等投融资项目在会上对接、融资。

2012年,榆林全市民营经济实施重点项目76个,项目总投资773亿元。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的发展思路,当地根据不同区域特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培育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两区六园”的大园区格局。同时,依托特色资源,规划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26个,有11个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目前,进驻企业总数已达210户,从业人员达到2.65万人,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108亿元。2012年,6个工业园区获得专项扶持资金680万元。现在,榆林的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吸引民间资本、技术、项目和人才的有效载体。

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建立统计监测和预警制度。榆林市在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壮大的同时,还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及时向社会公布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动态、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信息,并建立相应统计监测和预警制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向,保证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

当前,榆林已进入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榆林市委、市政府本着对民营企业引导、呵护、帮助、扶持、包容的理念,按照十八大精神,将坚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让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为“幸福榆林”建设提供持久动力。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