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兰炭产业的深度转型史

2012-05-17 10:47 来源: 我的钢铁网

榆林是我国兰炭产业的发源地。从明火堆炼到土炼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榆林地产的煤炭生产兰炭,成就了神府一带最初的、数量众多的富翁,也帮助榆林煤炭产业度过了惨淡经营的20年。

兰炭逐渐成为榆林市转化原煤最多、从业人数最多、产值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是榆林民营企业进军煤化工的主业。到2006年,全市兰炭生产企业达到294家,生产规模2004万吨,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

但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落后、产业布局分散,高耗能、高污染,这些兰炭企业被列为“五小企业”。土炼焦遍布的神府一带被列入晋陕蒙“黑三角”,由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对土炼焦明察暗访、围追堵截,“取消兰炭产业”的呼声甚嚣尘上。

迫于环境和兰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2007年,神木县首尝建设60万吨大型兰炭试验示范工厂,经济效益、节能减排效果均大大提高。

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按照“上大关小、等量置换”的原则,榆林市全面整合升级兰炭产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以损失数十亿元为代价,全部关闭了分散建设、总规模达不到年产60万吨的271户小兰炭企业。规划建设了17个兰炭工业集中区和5个兰炭集中生产点,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

2009年,国家工信部将兰炭列入产业名录,标志着榆林兰炭产业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

随后,陕西煤业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涉足兰炭产业,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得到应用。兰炭产业在完成淘汰、整合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榆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

2007年11月,榆林市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从此走上了主动调结构、转方式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5年来,仅府谷县就取缔关闭了552户污染企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安装了环保设施,实现达标排放,万元GDP能耗下降12%,污染物排放量下降60%。环保工作连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实现了从“黑三角”到“金三角”的嬗变。

延伸煤:

“吃干榨净”成为企业“时

尚”风标

“府谷的有钱人很多。现在看谁怎么样,不是看钱。如果不搞循环经济,有再多钱,大不了是个有钱人,不能算是企业家。”府谷县发改局副局长高相宏对记者说,府谷的能源化工企业,如果不延长产业链、搞循环经济,会被认为不入流,被“看不起”。

这正是榆林市大力推行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发展战略。企业实施的年产30万吨冶金型焦及其配套发电、水泥、甲醇、焦油深加工产业链循环项目,完全实现了“三废”零排放,其中废气、煤气净化后用于煤焦油深加工和甲醇生产,热电厂的粉煤灰通过凝石水泥车间变成了高质量的水泥……全部生产环节做到“吃干榨净”,将上游废料变为下游原料,每年节约原煤18万吨以上,降低电耗逾4000万千瓦时,减排废水44万立方米。

循环经济的尝试,还为榆林镁业创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成本优势。

我国是世界金属镁生产大国,榆林是全国金属镁主产地。镁生产需要高温煅烧。其他省份大多用煤或煤气做燃料。在发展金属镁之前,神府地区生产兰炭后的尾气基本上都在大气中“放天灯”燃烧了。用尾气煅烧金属镁,不仅实现了废气利用,还为每吨镁节约了3000元左右的燃料成本。按照2010年榆林金属镁产能51万吨计算,仅此一项节省成本15亿元。

榆林涉镁企业首创的循环产业链生产模式,成为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保证。在这个循环链中,企业利用原煤生产出兰炭、煤焦油和煤气,兰炭用于生产硅铁和电石,硅铁用作生产金属镁的还原剂,煤气用作冶炼金属镁的燃料或者发电,镁渣等工业废料生产免烧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按照“三个转化”的开发建设思路,围绕资源的深度转化利用,榆林已将煤的触角大大延伸,初步形成了原煤—发电—粉煤灰—建材工业、原煤—兰炭—焦油—化工—煤气和焦粉回收利用、原煤—甲醇—下游产品—建材—食用级二氧化碳、盐—烧碱—聚氯乙烯等多个循环经济链条,建成了陕西第一个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全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亚洲最大的4×60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一体化项目。


相关文章

钢铁资源

请输入关键字,如品名、公司名、规格、材质、钢厂、电话